嚴奉強
廣東科技出版社社長
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入。中國出版走出去是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講好“一帶一路”和中國故事,促進民心相通,提升我國文化國際影響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引領“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近10年來,廣東科技出版社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擔當,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緣優勢,以書為媒,在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增進世界公眾對中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了解,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版權輸出結碩果
2013年至今,我社輸出近500個圖書品種到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尼泊爾、波蘭、印度、斯里蘭卡、沙特阿拉伯、以色列、阿聯酋、埃及、捷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依托我國對出版走出去的戰略支持,我社獲翻譯資助項目支持近500萬元,先后向海外讀者推出“美麗中國生態文明知識科普”叢書馬來文版、“認識中國植物”叢書英文版、《實用中草藥圖譜(珍藏版)》印尼文版、“5G的世界”叢書英文版、《中國粵菜故事》德文版等多部優秀作品。在收獲廣大海外讀者好評的同時,近5年版稅收入累計超過60萬元。
此外,我社與享有國際聲譽的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以及俄羅斯聯邦科學院旗下的科學出版集團等知名出版機構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這些合作關系為我社產品在海外市場的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
輸出科技類精品力作
圍繞黨中央提出的重大判斷、重大戰略、重大部署,我社結合自身優勢,在大力傳承中醫藥文化、中華文化的同時,向國外讀者推出了一批有科技含量和專業深度的科技科普、健康科普圖書,充分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彰顯了中國科技的力量,為各國讀者讀懂中國、增進認同打開了一扇“出版之窗”。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我社第一時間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并輸出英文、韓文、阿拉伯文、德文、波斯文等11個語種版本至12個國家,幫助海內外讀者了解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的挑戰,思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意義。在5G技術已成為全球輿論熱點和科技熱點的第一時間,我社又推出“5G的世界”叢書并輸出英文、俄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等7個語種版本,在以講好中國科技發展的故事為使命,致力于向國外傳播中國科技發展的聲音上作出貢獻,該叢書2022年入選“一帶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為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我社還把中國自然科學精華以外文版圖書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推出的“認識中國植物”叢書英文版被海外如美國國會圖書館、英國不列顛圖書館、泰國朱拉隆功圖書館等8家圖書館收入?!吨槟吕尸敺鍑壹壸匀槐Wo區陸生野生動物》被《印度時報》《書展日報》等媒體廣泛報道并被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等多所院校圖書館收藏。
中醫養生保健類圖書一直是我社的優勢板塊之一,目前我社成功地把中醫類圖書輸入了越南、印度及印尼市場,包括《一用就靈:經絡通養生手冊》《一用就靈:經絡通DIY手冊》《脈診速記圖卡》《洪光經絡操》等,市場反饋較好,其中《實用中草藥圖譜(珍藏版)》在印尼首發后,被印尼《國際日報》、印尼視角等有影響力的紙媒和新媒體平臺爭相報道。
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
科技出版走出去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開展版權輸出工作。為了拓展版權輸出渠道,我社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探索,有針對性地參加一些國際書展。我社積極在倫敦書展、法蘭克福書展、新加坡書展、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等國際展會上舉辦新書發布會等宣傳活動,在海外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我社非常重視與國外出版機構的溝通,既走出去又請進來。除了通過常規的郵件、電話、網絡等方式定期聯絡外,還深入拜訪海外出版機構,如英國約翰威立出版集團、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等海外出版機構及其在中國的辦事處,以加深合作。我們也邀請海外出版機構如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皇家柯林斯出版公司(印度)、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相關負責人到我社溝通交流,以交流促合作,助力我社走出去工作。
積極探索走出去新途徑
“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緣優勢、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以及黨的十九大以來的國家利好政策,為出版業走出去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推動出版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科技板塊圖書走出去目前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如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走出去建設不夠完善;作品內容與目標市場脫離;翻譯質量有待提升;出版社缺乏主動性,過分依賴版權代理機構;真正走進海外市場的圖書不多;版貿人才隊伍建設不足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立足新形勢新要求,我社深入研究世界文化市場,積極探索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徑:一是強化出版走出去內容建設,立足我社專業特色,提供高質量產品與服務,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拓展國際主流市場與渠道;二是尋求中外雙方“輸出”和“接納”的契合點,提高走出去的落地能力,打造我社品牌;三是大力實施全版權策略,全面梳理盤點既有版權資源,建設版權數據庫,努力收集優質內容的全版權資源;四是加快向以數字化內容、數字化生產和數字化傳輸為主要特征的數字出版走出去轉變,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走出去,從而形成出版走出去的立體化新格局。
(作者系廣東科技出版社社長)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實習編輯:曹立鵬
責任編輯:馬永新
二 審:羅媛媛
終 審:李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