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在2023年10月舉行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七個著力”的要求,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明確了路線圖和任務書。
當代文學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表達形式。在新的市場語境下,文學的創作和傳播機制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遷。當下,文學期刊在文學性的發揚和文學價值的發掘等領域依然有著堅固的優勢力量,而且在擔當傳播職能的同時,已進入到文學的內部,從被動承載躍進到主動干預。通過專題策劃、跨媒介互動、作家寫作營等活動形式的外延,文學期刊已經不僅僅是作為傳統媒介,還因為技術的演進,具備了內容生產者、文化引領者的身份。
2024年適逢《花城》雜志創刊45周年。作為一本歷史悠久的文學核心期刊,《花城》雜志將借力花城出版社“書刊互動”的產業優勢、花城文學院的平臺優勢,聚攏國內優質文學資源,圍繞“花城”文學IP打造融合創新的創意平臺,不斷探索新的文學/文化表達方式,將傳統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創造出更具吸引力和獨特性的產品。
發揮文學期刊文化引領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敝袊呦颥F代化是必然的過程,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與人類普遍價值觀念的融通是必然的道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目的不是為了復古本身,而是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重新解讀經典,讓經典復活,讓經典與現實貫通,讓古代與新時代接軌,是當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在這期間,作家用文學的形式表達,學者用當代語言闡釋,都是在搭建和溝通一座經典與大眾心靈之間的橋梁。出版人要秉持新時代的文學立場,鼓勵創意和實驗,兼容并蓄各種風格與流派,展現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新風貌。
作為傳統文學的重要陣地,文學期刊要及時展現文學在新時代的精神氣質。2024年起,《花城》雜志專設名家作品專欄,讓各代際作家的隊伍共放光彩。新設魯迅文學獎得主李修文專欄。李修文回歸心靈震蕩的小說創作十五年后,第一期推出重磅長篇小說《猛虎下山》,以極具想象力的故事、迅疾如風的節奏,講述人虎博弈的深刻寓言。在中篇頭條《熒惑》中,張抗抗用一對姐弟的火星(熒惑)之問迎來巨變時代的開端。元宇宙、ChatGPT、宇宙星系……無論是“卷卷不息”的“70后”,還是“躺而不平”的“90后”,在擁抱科技的未來日漸走向共識與共振。短篇頭條《那塊地》,鄧一光以真實的深圳蛇口發展為背景,將第一塊土地拍賣、企業銀行建立等改革開放歷史性事件融入個體故事之中,是時代風云與都市煙火織就的回響與余音。新一年《花城》雜志還與學者張莉共同新設“新女性寫作”專欄,第一期推出三篇小說:楊知寒《慢回身》、三三《上海女郎(2003— )》、蔣在《許多》。該欄目希望邀請、發掘青年一代女性寫作者創作,深入推動中國當代文學及女性文學發展。
以文學樣態呈現青年文化
對出生于1997年到2012年之間的“Z世代”(也被稱為“i世代”)來說,流媒體(短視頻)、游戲、社交媒體是讓他們迅速產生共鳴和傳播的主要平臺,他們更熟悉的傳播方式是以圖像化、幽默、諷刺或具有共鳴的方式呈現。相比之下,傳統文學的傳播仍主要依賴文字,對受眾的吸引力會稍弱。但是優秀內容是具有永恒吸引力的,文學期刊同樣需要推進傳播形式的更新迭代、文學載體的多樣化呈現,加強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創新平臺建設,深度開發文學作品版權資源。
2014年《花城》雜志官方微信公眾號開通,迄今用戶數達11.6萬,在這里每天都能讀到3000字左右的新刊文章、名家美文、文壇熱點資訊。2022年,《花城》雜志正式入駐小紅書平臺,迄今粉絲數超2萬?!痘ǔ恰沸〖t書分享的是年輕編輯充滿活力的工作現場,多元化的美好生活方式。長期以來,《花城》雜志一直關注青年作家的創作/青年讀者閱讀趣味的培養,建立青年作家創作的成長檔案,追蹤具有創新性的跨媒介試驗,穿透不同文學圈層壁壘(傳統文學/網絡文學/華文文學),賦予當代文學以話題性,以文學樣態呈現青年文化,讓受眾更易接受,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隨著數字化、智能化、虛擬化等技術的發展,與其他文化產品一樣,文學期刊只有通過品牌積累、文化內涵深耕,通過市場調研、用戶畫像等方式,不斷優化產品設計和營銷策略,以滿足人們對于多元化、個性化、高品質的公共社會文化創意產品需求,才能找到守正創新之道,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多元拓展,注重品牌價值,在中華傳統與當代生活中找到連接點,是《花城》雜志在45年歷史中不停探尋的“先鋒”之路。作為文化的重要引領者,文學期刊在未來發展的應有之義,在于把握已經經典化的與趨于經典化的作家,將傳奇性融入到日常性的升華之中,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于以品牌作為根本,加強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創新平臺建設,深度開發文學作品版權資源,承擔文化傳播的使命。